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北京化工大学
新闻通知
发布人:研究院     日期:2013-06-03

 5月18日,我校理学院段雪院士团队完成的“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严纯华院士、李亚栋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完成人雷晓东副教授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技术创新性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多功能吸附材料、多孔金属复合膜分离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会议由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主持,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化工环保产业协会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特邀代表出席会议。

 据统计,我国2012年焦炭产量总计4.43亿吨,占世界焦炭总产量60%以上。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必须经过脱硫后才能利用,从而,我国每年产生焦化脱硫废液400多万吨。该废液因含有硫氰酸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等无机盐,毒性高,不能生化处理,而直接排放或喷洒到煤场,则会严重破环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并增加炼焦能耗,是焦化企业最难处理的废水。

 针对行业发展需求,自2006年起,该团队在国家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开展了脱硫废液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突破了多功能吸附材料、多孔金属膜材料及其分离工艺和含硫无机盐复合萃取等技术,实现了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经小试、中试和产业化开发,至2012年底已在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唐山钢铁有限公司、天津铁厂、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和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建成5套焦化脱硫废液总处理能力达82000/年的工业化装置,已累计处理焦化脱硫废液16万多吨,回收硫氰酸盐共1.6万多吨。产业化运行证明,该技术工艺稳定,产品质量好,高效解决了企业的焦化脱硫废液难题,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1452508085692679.jpg

1452508085977834.jpg


转自  北京化工大学新闻网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