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北京化工大学
新闻通知
发布人:研究院     日期:2018-09-1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满怀激动和喜悦之情,在美丽的昌平校区济济一堂,共同庆祝北京化工大学60华诞。往昔岁月峥嵘,一甲子历经沧桑初心不改。在学校甲子诞辰之际,我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校友、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1958年7月14日,邓小平同志签发文件,同意由化工部筹建北京化工学院;经百日奋战,同年9月15日,学校建成开学,迎来首批求学报国学子。1960年,中共中央将我校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978年,学校成为国家恢复招收培养研究生后首批招生院校。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998年,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8年,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正式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经过60年发展,北京化工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了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

这所与新中国成长相伴的大学,在建立之日起,就肩负为国家“培养尖端科学技术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的使命。60年办学,心怀国家,秉持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坚韧不拔,迎难向前。60年办学,心怀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以教学立校、科研报国的强校之路。60年办学,心怀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远大目标,将最好的大学教育带入国家创新的科技前沿,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60年来,北京化工大学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强校发展、立足国家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甲子薪火相传,匠铸天工臻化境;六十载弦歌不辍,秀毓桃李蕴华章。从最初白手起家,在和平街北口紧凑的校区边教学、边建设,到现在发展成为三校区高水平办学;从最初简陋的教学科研条件到现在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北京化工大学旧貌换新颜。一代代北化人将报国的无私情怀和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愈积愈厚、愈刻愈深。他们积蕴出“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学校气质,他们镌刻下“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学校精神,他们塑造出“求真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文化内涵,他们书写了北京化工大学发展的历史长歌和漫卷华章!

过去的60年,是坚持立德树人、桃李天下的60年。

我们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开创大学教育的新局面。

学校通过6次大的教学计划修订,逐步确立了“追求卓越,普遍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人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的“三个转变”,形成了强基础、重实践的特色培养模式。从建校初期仅有3个系12个本科专业,到现在15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从1958年首届招收587名本科生到2018年招收3800余名本科生;从1978年首次招收17名研究生,到2018年累计授予博士学位2000多人,授予硕士学位20000多人。60年来,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以贺国强、周小川、李学勇等为代表的治国栋梁,以李玉良、张锁江、岳国君等院士为代表的学术精英,以李永金、于朝元、马正武、刘文超等为代表的业界翘楚,以及16万余名奋战在各自岗位上,奉献知识和才华、智慧和本领的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过去的60年,是坚持创新发展、服务国家的60年。

回溯我校科研之路,1960年,我校自筹资金40余万元开始了科研创新的第一步。1964年,2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化工部科技计划。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我校7项科研成果受到表彰。此后,两弹一星重水同位素,火箭推进剂,国内第一条合成氨、硫酸工艺,可视化挤出机,异丁橡胶生产及现代石油化工成套技术等国家重大攻关项目都留下了北化人深深的烙印。20世纪80年代,学校拓展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超重力工程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生物化工等新的研究领域;90年代,学校培育出插层化学、在线故障诊断、高分子化学与材料、分子计算等新的学科方向;21世纪初,煤化工、生命、环境、安全、能源等一批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应运而生。新世纪以来,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已有26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目前,学校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造福寻常百姓生活。

学校响应国家号召,自上世纪80年代起,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及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与地方政府的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目前建有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基地和4个研究院、6家技术转移分中心、212个校企联合研发机构以及北京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行业发展,战略布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发展平台。

学校坚持以“开放、创新、共享、绿色、高效”的发展理念统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2017年,我校“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正式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之列。学校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的前1‰,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的前1%,学科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过去的60年,是坚持师德为先、名师荟萃的60年。

学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60年来,我们每一步前行,都紧依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价值观,博揽人才,锻造人才,建德增贤,涌现出一大批博学鸿儒、学术大家、教学名师,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新世纪以来,学校集全校之力打造“人才高地”,引进各类人才300余人。学校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积极引导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广阔平台。学校现有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6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奖者12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 全国优秀教师8人等。经过60年的发展, 现已形成了一支以高金吉、段雪、陈建峰、杨万泰等院士为学术带头人,杰青、长江学者、,年龄、学历及学缘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厚的师资队伍。

过去的60年,是坚持对外开放、共赢发展的60年。

我们坚持以全球化发展开拓教育视野、丰富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寻找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实现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的国家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合作已逐渐成为新时期我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特征。我们坚持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心,以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大开放”战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了5个“111计划”引智基地,与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所高校、研究机构签署了161个合作协议,先后建立了5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孔子学院,获批了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学校通过国际联合科技合作,引入芬兰和美国的多学科交叉团队,正式启动雾霾生成机理研究平台项目,并就该项目签署了政府级别的合作备忘录。学校积极参与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相关活动,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盟”并签署联合宣言。学校举办了“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成立了“一带一路”学院和研究机构。我们正着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北化风格的全球化发展之路。

过去的60年,是打造美丽校园、拓展空间的60年。

回顾历史,我们这所大学经历过“一次建校、两次扩校”的建设发展,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艰辛创业之路。学校以特色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发展为本,在做强特色优势学科过程中,紧抓机遇、迎难而上,从做强到做大,实现了办学条件的突破。

2011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市批准我校于昌平区南口镇选址建设新校区。2017年9月,一期34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完成,昌平新校区正式启用,12000名师生员工顺利入驻。新校区青山巍峨,秀水环绕,拥有4.9万平米图书馆,2.3万平米运动馆,以及全国领先的智慧教学系统,是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建筑高雅、低碳节能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昌平校区的启用,极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空间,必将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争创“双一流”,奔向百年名校,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截止到目前,学校由3个校区、2个基地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总建筑面积93万余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82亿元,图书馆藏书17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近20TB。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饮水思源,心存感恩。北京化工大学60年所取得成就饱含着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广大校友、兄弟院校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离不开一代代北化人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学校向长期关怀和指导学校发展的教育部、北京市,向为学校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先贤前辈、师生员工,向对母校赤子情深、关爱备至的海内外校友,向对学校长期关注、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兄弟院校致以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走过光辉的60年,在甲子华诞到来时刻,北京化工大学又将开启新的发展征程。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现代科学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科技问题以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大开放”和“全球化”战略,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到2020年,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高校的前列,建成若干个世界一流学科,建成“特色鲜明、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到2050年建国一百年之际,努力产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有重大贡献的创新成果,主要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学校跻身“国际知名大学”行列。

走过60年峥嵘岁月,我们这所拥有光荣办学历史的大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从容与坚定。前路漫漫,任重道远。面向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始终心怀家国天下,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科技服务国家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六十华诞,再谱新篇。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不负时代、不辱使命,办让人民满意的大学,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等教育,办为国家昌盛而培养创新人才的世界知名大学!

谢谢大家!


转自  北京化工大学新闻网

链接